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果说创新驱动是实现“双中高”的新引擎,那么人才就是根植创新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创新驱动,本质上仍是人才驱动,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大军,全面提升劳动者专业素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
需求攀升,技能劳动力成“香饽饽”
2017年10月21日上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载誉归来。在52名中国年轻工匠的奋力拼搏下,我国在本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夺得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实现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双第一,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团长张立新看来,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相对应、相同步,也是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结果。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工业大国变为工业强国,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工队伍已经必不可少。而这一判断,已经在劳动力市场上得到验证。
“经过努力,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数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结构出现改善。但是,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才短缺的现象还很突出,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素质结构不断提出新要求,技能型工人数量短缺和素质结构问题会更加突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说。
坚持与创新:每个人都应有工匠精神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写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词。今年,这一词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被提及。
为何反复强调工匠精神?“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以‘双引擎’助力‘双中高’的必然要求。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使其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对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张立新说。
然而,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行动上,一点一滴、日积月累。
33年前,年仅16岁的耿家华的职业生涯,是从一块巴掌大的废铁料和一把旧锉刀开始的。半个月间,耿家华的手数次磨破,终于把废料锉得只剩下指甲盖儿般大小,然而当他高兴地拿给师傅看时,师傅却随手把它扔进了废料箱,转而给了他一块更大的废铁料。进厂的第一年,耿家华“锉”掉了一块块废料,也“磨”出来一门门基本功,成就了现在的高级技师耿家华。
作为新时代的工匠,仅有“十年磨一剑”专攻一个产品的毅力还不够,还要有不断创新适应新时代的技能需求。
走在云南白药集团的生产车间,流水线上基本全部是机器作业,只有很少工人在操作。表面看起来对技工数量的需求似乎减少了,但对技能的要求却提升了。
集团工程信息中心技能大师范志伟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国外进口的胶囊生产线是承载云南白药主产品生产最重要的生产线之一。然而,按照国外制造商或代理商要求,进口设备只能使用他们提供的进口配件,不但价格居高不下,而且采购周期长。
进口设备配件国产化迫在眉睫,也给技工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不懈学习和钻研,范志伟带领集团的技工终于取得了突破。“比如在制药中经常用到的点式网纹板,过去k8凯发长期从德国进口,现在k8凯发自己的产品不但超越了进口材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成本也大幅度降低。”范志伟说。
面向未来,技工教育迎黄金时代
2016年发布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过程中,中国正处于从产业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过渡的阶段。这意味着,高技能劳动力供求缺口将日益扩大。
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最有效的举措是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随着产业转型,制造业走向高端,技工教育和培训工作也面临新环境、新挑战。
“技工短缺现象对职业培训工作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一方面,技工培养能力和质量有待提升。职业培训总体规模需要扩大,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需要提升,面向新兴产业的培训能力不足,技师培养力度需要加大。另一方面,需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度。技能人才仍面临着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经济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这些困难问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多方施策,协同发力,努力破解。”汤涛说。
可喜的是,许多高校已经在先行先试,寻找转型之路。其中最大的转变是学校开始面向市场办学,与国家和企业的需求相对接。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发现,企业内部刚刚出现的新技术、新工种,居然可以在技工院校里找到对应的专业设置。
随着高技能人才从季节性短缺变为常年性紧缺,技工院校招生也从趋冷转向温热状态。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末,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545所,在校学生322万,2016年末全国技工院校减至2526所,在校学生增至323万人。这也是自2013年来,我国技工院校在校学生首次不降反升。
“市场决定待遇,待遇决定地位。相信市场和待遇的决定力量,加之政府推动和社会观念的逐步转变,技术工人一定会成为多数人向往的职业。”张立新说。(韩秉志)